近期,“汽车到底能不能用消费级芯片”再次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然而,当寰球汽车就此联系多位智能化领域的业内专家时,令人意外的是——无一人愿意公开发声。
一位专家在接听电话后干脆表示:“我还是不说了吧。”
另一位匿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但现在没人敢说,一说就被网爆。”
被问及究竟是谁在网暴,他只是苦笑道:“懂的都懂。”
一个看似纯粹的技术问题,怎么就成了难以启齿的“禁区”?
有业内人士透露,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关于“车规级芯片和消费级芯片”的技术选型问题。但在现实语境中,“表态”等同于“站队”。支持车规芯片的言论,可能被解读为质疑某些车企的产品安全,继而引发强烈声讨。
从目前来看,车企在芯片选择上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尝鲜派”,倾向采用消费级芯片以追求座舱体验的技术领先。例如,小米近期上市的SU7,搭载的是消费级高通骁龙8 Gen 3芯片,而非车规级的高通8295或8155。特斯拉早年也曾采用AMD的消费级芯片,一些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