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王峻瑶主治医师,陈宁主任医师
采写整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钟艳宇
编者按:5月19日是世界日,这个好发于年轻人,却常被误认为“普通肠胃炎”的疾病背后,是数百万中国患者与慢性肠道炎症的长期斗争。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在中国呈迅速上升趋势,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1.96~3.14/10万左右。本文从病因、症状到治疗,带您科学认识这一“隐形流行病”。
误区一:IBD只是拉肚子?别被表象迷惑!
炎症性肠病(简称IBD),包括(简称UC)和病(简称CD),是一类常发生于青壮年,主要损害胃肠道的慢性炎症。其核心是肠道免疫系统“失控”,导致黏膜反复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通常局限于黏膜表面,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