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2岁,不会说话很正常,只是说话晚而已,肯定不是!”
“我的孩子每天说个不停,怎么可能是孤独症?!”
“宝贝这么爱笑,很活泼开朗,为什么会是孤独症呢?!”
作为一名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在我的门诊中,很多家长听到孩子孤独症的诊断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无法接受。他们有的伤心难过,有的慌张忙乱,难以理解孤独症为何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近年来,随着患病率、诊断能力的提高,孤独症已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孤独症全称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又称,多数在3岁前起病。它是一组以社交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实际上,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一类疾病的统称,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异常、环境因素有关。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我们就来具体聊聊,家长如何在家尽早识别孤独症的预警信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孤独症表现千差万别,“社牛”“社恐”都有可能
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