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男子街头救人反被质疑“袭胸”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7月12日,湖南衡阳街头,一名女子突然昏厥倒地,心跳骤停。路过的医学院老师盘志斌立刻跪地实施心肺复苏(CPR),成功救人。然而,视频被传到网上后,部分网友却质疑他“手放的位置不对”“为什么不换女性来按?”
这场争议背后,暴露的不仅是知识的匮乏,更是社会对善意救助的信任危机。关于心肺复苏的真相,比键盘侠的恶意更值得被看见。
1、黄金4分钟,他跪下的每一秒,都在和死神抢人
在我国,骤停发生率约40.7/10万,总体复苏成功率只有4.0%。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中,出院存活率仅有1%。
心脏骤停发生后的最初四分钟,是进行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最佳时机,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时期。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施救,生存率下降10%。
当盘志斌老师冲向倒地女子时,他的动作堪称教科书级:
①确认环境安全:快速扫视周围,确保无车辆威胁;
②判断生命体征:轻拍女子双肩高呼“醒醒”,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