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以“保障本土产业安全”为由,正式对中国制造船舶实施“港口使用附加费”,标准为每净吨50美元。
以一艘20万载重吨的集装箱船为例,每次停靠美国港口,船东需额外支付约1000万美元。这项政策影响深远,不仅冲击中美两国在船舶制造与港口运营方面的利益格局,也直接抬高了全球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
集装箱货轮
根据法新社报道,政策出台后,中国造船企业的新接订单量锐减68%。此前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75%,如今下降至56%,显示出国际船东的集体转向。以日本为例,其最大航运集团已中止与中国船厂的合作计划,转为观望态势。
而在希腊等传统海运强国,其船队中60%以上船舶为中国制造,目前普遍下调租金15%,以缓解因额外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
此次美国精准锁定“中国制造”在效率、价格与全球海运中的核心地位,但这一举措是否真正奏效仍存疑。政策的边际效益与负面连锁反应,已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