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 赵敏 编辑 杨海 校对 李立军
第一次与阿勋通信,是在今年3月初。朋友代他发出求救信息,新京报记者辗转联系上后得知,他会不定期向朋友发邮件,这是他在缅东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
彼时,他已在电诈园区三个月。2024年12月,阿勋生活不顺,被在“飞机”(一款境外加密聊天软件)上认识的朋友骗到缅甸东部妙瓦底,后被卖入环亚园区。
“王星事件”后,中缅泰三国联合打击电诈,阿勋所在的园区两次转移。那段时间,他换了3个邮箱,和记者往来邮件一百多封,记者也曾将他的情况反映给有关方面。
阿勋讲述了电诈园区的生态——一个法外之地、堕落之地。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暴力和洗脑是常态,但更危险的是近在咫尺的诱惑。园区内,赌博、色情和毒品生意堂而皇之地进行。电诈分子会让一个正常人从恐惧到麻木,直到认同这里崩坏的道德和价值观:有“业绩”就能享乐,没“业绩”就要挨打。
阿勋发来一些培训资料,里面详细记录了电诈公司如何精心打造一个“真实的人”,在网络上骗情骗财,他们编织了一张严密的网,没有漏洞。
一开始,阿勋自信能守住底线和良心,决不诈骗,他一直找机会逃跑,被打二十棍后,他变得急切,甚至焦虑,近乎疯狂地想逃。“失败了大不了挨打。”他发现身边的“同事”会讨论如何能打他更狠,人性之恶让他陷入自我怀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他曾暗示诈骗对象自己是骗子,不要汇款,只是希望陪他聊天,帮他免遭刑罚。但对方拉黑了他所有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