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我以为自己捡到大便宜,没想到全是‘托儿’好评。”最近,北京市民刘女士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一款“正品特价”运动鞋,结果收到货后才发现质量一般。翻看评价,满眼皆是“超赞”“物美价廉”等模板化好评,让消费者如同步入精心设计的数字陷阱,也折射出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评价体系中“刷单炒信”乱象屡禁不止。
识别难:“刷单炒信”阵地向暗处转移
在流量经济的背景下,“刷单炒信”呈现更加多样化形式。“只需打卡拍照、发布五星好评,即可免费享用双人套餐!”这类以“会员福利”为幌子的探店邀请,正逐渐演变成“刷单炒信”的隐秘新形式。当下,一些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组织“用户体验官”的方式招募消费者,在完成正常购物后以红包形式返还本金及佣金,绕开平台规则导致监管失灵,形成了一个更具迷惑性的虚假刷单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