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世界上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果树作物,而我国则以葡萄产量全球第一、种植面积全球第二的规模稳居产业龙头。然而,在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冲击下,传统的葡萄品种糖酸平衡受到破坏,品质随之下降,“颜值”与“风味”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我们亟需培育具有环境韧性的高抗优质新品种。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育种的“加速器”。近期,我们团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葡萄与葡萄酒科学研发团队)开发了一种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和AI表型组平台的新方法,能够快速定位控制葡萄性状的关键基因,精准评估性状信息,以加速抗逆性强、风味更佳的葡萄品种的培育过程。
高密度基因芯片——葡萄的“基因身份证”
此前,通过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不仅耗时长,而且效率低。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传统育种过程中需要通过播种种子的方法得到新的葡萄藤,从播种到结果需要3-5年的时间(童期);另一方面,葡萄品种的基因组也具有较高的杂合度,杂交获得后代表现很难预测,通常需要万里挑一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品种。
因此在作物遗传改良研究中,科学家们一直希望能像“查字典”一样快速定位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随着技术发展,基因芯片应运而生,它能够利用已知序列的DNA片段定位目标基因,并利用片段中的探针检测出哪个碱基发生了变异,进而在“字典”中对该变异进行筛选。国际上葡萄基因芯片探针数一般为几千到几万不等。
在普通基因芯片基础上,我们团队进一步开发了高密度基因芯片。该芯片借助313份葡萄基因组数据设计而成,能够覆盖葡萄全部的19条染色体,其标记密度达到每2.8千碱基一个位点,即在葡萄基因组上,平均每隔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