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消前瞻
曾几何时,得物App(前称"毒")凭借"先鉴别,后发货"的独创模式在球鞋玩家中声名鹊起,一度被视为正品球鞋交易的信任堡垒。
但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却让这座堡垒出现裂痕。
有消费者在得物购买的新鞋中发现拼多多退货凭证,质疑平台将他人退货的二手鞋当新品出售;更有大量网友在社交媒体吐槽称在得物买到了假货,得物赖以成名的鉴定体系因此饱受质疑。
这一切不仅令消费者对得物平台的信任度骤降,也让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潮流电商平台。
拼多多退货鞋成新品?鉴定流程现纰漏?
7月21日,有网友爆料称其在得物App购买了一双全新的某品牌洞洞鞋,收到货后却发现鞋盒包装不完整,鞋子里还遗留了一张写有"拼多多"字样和四位数字的纸条——疑似拼多多平台的售后退款码。
也就是说,这双标称"全新"的鞋可能是他人在拼多多退货的商品,被卖家转手放到得物上当新品卖给了消费者。
面对质疑,得物客服的回应令人玩味:平台本身"没有任何货源,仅为用户提供鉴定服务",言下之意是商品均来自第三方卖家,得物只做中介鉴定 。
然而,对于为何经过官方鉴定的商品中还会残留拼多多退货凭证,客服并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位网友表示无法接受自己在得物花全新品价格买到的可能是别人退回的二手货,更何况包装破损,于是选择退货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