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星期三)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为什么有些人天生乐观?答案藏在大脑这个区域
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脑成像研究发现,乐观的人大脑活动模式相似,且比悲观者更能区分积极与消极事件。这一发现可能为研究共情、孤独等复杂情感,以及等与消极思维相关的问题提供新线索。
日本神户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对87名参与者进行了测试,要求他们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积极、中性或消极事件,同时测量其脑部活动。随后,参与者填写了乐观程度评估问卷。结果显示,乐观者的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负责未来规划和情绪处理的大脑区域——活动模式高度相似,而悲观者的模式则更加多样化。
研究人员指出,乐观者能更清晰地区分积极与消极事件,并以不同方式处理它们:对积极事件的想象更生动具体,而对消极事件的思考则更抽象,从而形成情感上的疏离感。这种思维模式可能是乐观者心理韧性的关键。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对心理健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乐观倾向与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呈负相关。普通人群的思维模式通常比心理健康问题患者更为一致,这可能解释了乐观者之间的相似性。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乐观思维的神经基础,也为未来探索心理干预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科学通讯》网站(www.sciencenews.org)
研究警告:屏幕比时长更危险,正在摧毁下一代心理健康
暑假期间,容易因无聊而沉迷于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父母长期致力于平衡孩子的屏幕时间与户外活动,但《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最新研究表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