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市象 古廿
2025年,大模型的竞争进入下半场。
一个清晰的趋势是,技术差距正在收窄,产品焦点从技术能力比拼转向落地速度,从模型精度转向用户入口。AI To C赛道不缺底层技术能力,但缺一个能把这些AI能力"装进去"的场景闭环。
最近,阿里下注了AI眼镜。
7月26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首日,阿里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这款产品已完成研发,计划于年内发布。它不仅是阿里整合AI To C业务以来的首个硬件终端,也意味着其AI战略首次以硬件形态正式落地。
当前,阿里在基础模型层面依托通义千问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应用侧以夸克为代表的产品快速成长为国内头部AI应用。夸克AI眼镜,是其在AI To C领域一次具象化的战略延伸——从软件走向多形态硬件。
产品由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主导。他的判断是:AI眼镜将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具备穿戴连续性与场景穿透力,适合承载多模态感知任务,是"随身AI助理"的理想形态。
为支撑这一目标,夸克AI眼镜在硬件结构上做了系统重构,从佩戴舒适性、续航时间,到语音响应、图像识别等关键体验做了深度优化,支持通话、翻译、音乐、会议纪要等多项主流功能。宋刚认为,眼镜的真正挑战不是功能是否足够多,而是用户是否愿意每天戴上它。
现有市面产品多存在佩戴不适、续航短、AI交互弱等问题,始终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