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侠克、田晨旭、李佳巍)高温高湿的“蒸煮”下,许多人发现:明明太阳已经落山为何体感却更热?夜晚不应该更凉快吗?
“如果白天辐射很强,夜晚又遇云量增多的情况,云层就会像‘被子’一样阻挡地面散热,导致热量滞留,夜间降温缓慢,从而产生‘夜间高温’。”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说。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位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的“民园1920街区”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许小峰介绍,白天的炎炎烈日以短波辐射的方式穿透大气,将热量传递至地表。地表增温后又会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释放热量。
当夜幕降临,阳光辐射“断供”,地表大气会逐渐降温,但降温的程度取决于大气状况,不同的大气条件,使累积在地表的热量释放速度出现差异。这是影响大气夜间温度的重要因素。
人类活动也是“夜间高温”的原因之一。许小峰说,城市建筑密集、植被较少,密集的混凝土、沥青道路、砖石建筑等材料就像巨大的“储热池”,不仅增加了白天的热量储存,还增强了夜间的长波热量释放。夜间交通、空调散热等人类活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