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圆满闭幕,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线下参观人数突破30.5万人次,全网流量超23.6亿,较上届增长21.6%;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产品亮相;大会共签约32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50亿元,达成意向采购金额162亿元。在WAIC大热的背后,是上海一直以来做好企业服务,积极招商引资的各种新举措,而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则是其中特别亮眼的一项。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重点企业“服务包”就是上海精心培育的一棵“梧桐树”。2023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的工作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包括落户、入学、政策申报、融资等在内的服务,支持企业成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是上海市优化政企沟通机制,加强企业服务的重要举措。
“服务包”设立之初,即要求聚焦行业龙头、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市、区两级重点企业名单,打造市、区、园区三级服务专员队伍,匹配“一企一专员小组”。
这一覆盖广泛的服务体系,如今正向着更精准的方向深化。最新发布的《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将服务焦点对准创新动能强劲的高成长企业群体。方案显示,上海将着力构建由“潜力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潜力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组成的高成长企业梯队。高成长企业将被纳入重点企业“服务包”范围,结合行业特征和阶段特点,为企业匹配市区两级的行业服务专员、属地服务专员以及针对性的政策。
在重点企业走访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产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