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能成为继人脑之后的“另一个原始创新的中心”。
·大脑的高效与复杂性源自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千余种细胞类型,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连接与功能分布。AI算法还可以继续从大脑中汲取灵感。
人工智能(AI)与生命科学正上演着一场科学史上的“双城记”。一方面,从基因序列到蛋白质结构,从细胞通讯到药物靶点,AI正以前所未有的算力试图破解生命这本古老的密码之书,另一方面,演化了数十亿年的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大脑,其无与伦比的复杂性、能效和创造力,可能成为AI突破自身瓶颈的灵感源泉。如何通过AI理解生命、造福人类,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在刚刚闭幕的2025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位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耕耘数十载的院士在不同专题报告中分享了对AI的思考。他们深入理论原点、对标生命本源、立足产业实践,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更为冷静、深刻且相互关联的思考图景。
陈润生:从理论原点探寻AI的“创新火花”
人类历史上所有创造发明皆为大脑智能的体现,那么一个可工程化实现的“数字脑”,其潜力不言而喻。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看来,AI的本质正是通过算法构建这样的“数字脑”。“如果我们能造出来,社会将难以想象地变革。”他说。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陈润生在过去三十余年间系统地推动了该领域在中国的发展。他认为,AI技术的发展可能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一个重要节点。2024年诺贝尔奖授予AI相关领域,已昭示AI的不凡学术地位及其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