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无锈钵
“一天三杯奶茶,喝到血糖升高。”
“家附近的餐饮店直到深夜还人山人海。”
上周末,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激烈的即时零售对决,正在炽热的夏夜中振荡出长串的成交数字。
一切的源头都始于外卖平台的新一轮“闪电补贴战”。
7月5日,代号为“淮海战役”的阿里率先发起冲单进攻,随后美团快速跟进。冲单的结果是,当晚22点54分,美团宣布即时零售日订单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破1亿,已突破历史峰值。7日,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也宣布,日订单数超过8000万单。
所谓的“冲单”通常发生在电商大促场景,本质上是通过强补贴,实现高单量和高流量,这更像是一种短期的冲刺策略。
而即时零售依托本地供给和履约,很难形成电商的规模效应,成本高收益小,冲单的策略打法也并不多见。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骤然发起的冲单攻势,行业玩家在被动应战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差异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