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竹芒
东北需要一个火星,一个能燎原的超级火星。
过去三十年,电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呼啸而过,东北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黑土地上回荡的,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叹息,是人才“孔雀东南飞”的无奈。
当工业荣光褪为沉重的包袱,东北需要的不是小修小补,而是一颗能彻底点燃生态的“超级火星”。
人工智能,成了这片土地等待了近三十年的答案。其颠覆性在于:它不要求推倒重来,而是以智能重塑生产方式,驱动产业深层次变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东北有着最深厚的“家底”——庞大的工业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亟待升级的传统产能。而这,恰恰是AI技术最好的试验田和练兵场。痛点即机遇,沉重的历史包袱,在AI的视角下,却是亟待挖掘的数据金矿。
当全国首创“四个一”模式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在沈阳开园,基于百度大模型Agent的机械臂,在华晨宝马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