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头图|虎嗅拍摄
距离四川绵阳市中心9.5km的地方,矗立着大约20万平方米的工厂。这里是一家为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生产零部件的工厂,但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也正在成为工厂里的“工人”,但目前来看,他们还没有成为“主力”。
当天的室外温度为34度,尽管还没有达到40度的酷暑天气,但对于工厂里的工人来说,他们要忍受的不仅仅是温度,还有汽车原材料产生的难闻气味以及室内70分贝的噪音。走进工厂内部时,噪音程度是即使两个人面对面也要大声喊话才能听见的程度。在工厂里面的承重墙上还挂着“国际爱耳日”。富临精工的相关负责人对虎嗅说道,“人形机器人如果真的能替代我们的工人,这绝对是造福我们。”
来到这里之前,我本来期待着看到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工作的真实模样。然而,当我们穿过一个个生产线和实验室时,看到的大多数机器人却并不是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而是由海外生产的机械臂,还有一些甚至是已经运作了28年的“老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