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公募权益业务尤其ETF业务方面的头部效应进一步加强。为赢得一席之地,不少公募持牌机构正在加大调研力度,以提升其主动管理能力。还有不少机构正在实施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的战略。
易强/文
当ETF巨头因中长线资金的持续注入而不断扩张、头部效应日益明显时,不少中小公募持牌机构正以自己的方式奋力求存,比如加大调研力度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随着行情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热点的切换,二季度公募持牌机构加大了调研频次,不少中小公募的调研力度更是大幅增长:同泰基金二季度调研了210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5倍,江信及安联基金分别增长2.40倍和1.92倍。
还有一些中小持牌机构则通过差异化经营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比如,权益业务规模不到50亿元的中金基金,却在REITs业务上名列前茅。再比如,权益业务规模不足200亿元的博道基金,但其主动量化规模却可与华夏基金这样的大型基金公司比肩,在持牌机构中排在第六。
中小公募调研频次显著提高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5年二季度公募持牌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频次(含特定对象调研、线上会议、电话会议、业绩说明会等形式)整体上与上年同期持平,但是,不少中小公募调研力度空前。
以同泰基金为例,2025年二季度其调研的上市公司有210家,是上年同期(35家)的5倍。尽管在东方财富Choice的统计表上,其中有140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活动并未列出调研人员名单,但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