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事之秋”成了市场给北京银行贴上的“标签”。复杂的市场环境、内部高管调整叠加业绩短期波动,让外界难免放大对这家银行的担忧。然而,如果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短期的个体表现上,难免如隔叶观花,只见碎片,难窥全貌。
事实上,审视一家银行的价值与韧性,必须跳出单点,放置于宏观经济走势和整个银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衡量。从行业整体来看,北京银行的基本面远比表面数据要坚实有韧性,其在区域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不可小觑。
当然,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实带来挑战,但更应看到的是,北京银行在复杂周期下展现出的积极应对能力与长期发展潜力。只有放在广阔的行业和区域发展格局中,才能真正读懂这家银行的含金量,理解其未来依然值得期待的理由。
业绩承压是行业普遍现象
北京银行2024年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12.61%,资产总额达4.22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商行之首。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还有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三家。全国103家披露财报的城商行中,2024年资产规模平均增长8.95%,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远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