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瑞银新丝路基金经理 王鹏
股票市场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交互。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业绩,遵从客观规律,需借助科学方法研究。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估值,更多是主观映射,要依赖心理学知识解析。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大脑如何运作的学问,探索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因和形成机制,能让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自我和他人,更全面认清这个世界。
投资大家,都是深谙投资心理学的大师。格雷厄姆就把股市比喻成一位“喜怒无常、勤奋叫价”的市场先生。邓普顿勋爵曾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怀疑中成长,乐观中成熟,亢奋中结束”。巴菲特也说:“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要更加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更加恐惧”。索罗斯提出反身性理论:“认知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它也会影响现实”。芒格更在《穷查理宝典》煌煌大论“人类误判心理学”。
一、心理谬误
作为地球上最智能的生物,人类为何会出现诸多心理谬误呢?此领域学术开山鼻祖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后继者还包括2013年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2017年诺奖得主理查德·泰勒。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他们推翻了“理性人”的经济学假设,认为:人类大脑在处理问题时,会选择忽略部分信息以减少分析复杂度,模块化很多经验来降低重复调用,从而快速、直觉地给出一个“经验性”答案或应对,实现精力节约或提高响应速度。
凡事有利必有弊。这种思考方法,在提升计算效率、缩短反应时间的同时,也降低了精度和准确性,产生出各种系统性、可预测的心理谬误。诸如,锚定效应、近因偏差、损失厌恶、从众效应、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