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乘风而起”。
在战略新兴及新质生产力的壮阔版图上,半导体、机器人与低空经济就像是“新质三剑客”。低空经济近两年正式开启顶层定调、多地初期试点“低空+”模式、飞行器及配套环节不断突破,产业刚刚掀开从0到1的历史篇章,目前正经历技术突破与政策赋能的双重裂变。
7月23日至26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这一盛会汇聚全球近300家低空经济头部企业,集中展现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等低空技术突破。展会期间,eVTOL龙头接连获超大额订单,展会的盛况充分体现了政策与产业端对于低空经济的支持和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精准供给、市场需求释放、技术迭代突破、产业链群集聚的协同驱动下,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正步入快车道。
低空经济通常指在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下(根据应用需要可扩展至3000米)空域内,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