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 文/图)海上新鲜捕获的大黄鱼15分钟就被送到了码头,无人机智能巡检实时发现“三无”船只,手机轻轻一点外卖“从天而降”,无人“空中巴士”带你赏城市美景……一幕幕融合客货运输、公共服务、文体旅游等多领域的低空应用新画面正在祖国大地火热上演。
近日,中国商报记者深入浙江舟山、杭州,以及安徽合肥等低空经济“前沿阵地”,探访在网络技术助力下我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最新实践和突破,感受这场产业变革强劲的“向上”脉动。
舟山:海岛里的新鲜事儿
7月的舟山,烈日当空,在长涂叮嘴门大黄鱼深水养殖基地,养殖户熟练地将刚刚捕捞的大黄鱼装入恒温保鲜箱。15分钟后,无人机在竹屿码头飘然落地,工作人员打开保鲜箱,活蹦乱跳的大黄鱼出现在记者面前。
在舟山竹屿码头,工作人员取下无人机配送的大黄鱼保温箱。
“我是土生土长的舟山人,此前从来没吃过活的大黄鱼。但自从有了无人